电子垃圾里的黄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贵屿的每一户人家在从废旧电子回收拆解行业中找到第一桶金后,都相继翻新了三层小楼。他们还保留着潮汕人的传统风格,给自己的建筑起了“孝楼”、“德楼”、“勤楼”等名字,为年轻一代的富贵幸福祈祷。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以透支后代为代价来赚钱的方法。今天我们要讲其中的一个,就是广东省贵屿县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业务。
这个总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20万左右的小镇,曾经因为内涝而丢粮。从买鸭毛猪骨到废金属,早起的人总能找到很多。自从电子产品日益繁荣以来,嗅觉灵敏的贵屿人就一直致力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回收利用。
要知道像手机、电视、电脑、遥控器板、电路板这样的物体确实含有丰富的可回收材料,比如贵金属、塑料、玻璃以及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零件。一吨随机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可以分离出130公斤铜、0.5公斤金、58公斤汞、24.6公斤铬和340公斤砷,都是有价值的物品。在周边地区,如广州、深圳、香港等地,金店、珠宝店的黄金也来自当地的炼丹师。
起初,贵屿镇的废旧电子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经海路抵达香港后,经南海、广州、深圳中转至贵屿,比例高达70%-80%。近年来,随着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长三角、北上广深家电更新速度加快,进口电子废弃物价格优势不断下降。一个集装箱便宜几万元,最多不过十二万。拆解后盈利一两次很正常。运气好的话,一批几十万的货拆了能卖1000多万。
暴利回收行业也催生了另一批淘金者。90年代中后期,大量安徽、湖南等地的农民涌入贵屿,成为当地人的家庭佣工。而当地人,通常是大人小孩,穿着短袖衬衫工作,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这种车间式生产,投入成本500-1000万元,正常运行半年就可以收回。从一吨随机收集的电子板中可以分离出130公斤铜、0.5公斤金、58公斤汞、24.6公斤铬和340公斤砷。
当地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估计,贵屿县目前每月处理废旧电子产品1000多万套,每年近1.2亿件,总计1-2亿吨,每年可提炼黄金2-4万吨,仅10亿元左右。




水壶
餐具
锅具
刀具
雨伞
衣架
收纳用品
居家生活
灯具
茶具
床上用品
家居饰品
数据线
充电器
充电宝
耳机
鼠标
键盘
蓝牙音箱
电源适配器
车充
转换线
集线器
麦克风
电视
冰箱
空调
洗衣机
电风扇
微波炉
厨房电器
生活电器
衣服
裤子
皮带
饰品
鞋子
袜子
手提包
行李箱
内衣
钱包
帽子
眼镜
办公家具
打印机
放映机
IC芯片
电容
电阻
电感
二极管
三极管
传感器
单片机
存储器
驱动器
晶振
继电器
二手电脑
二手设备
二手手机
电子废料
布料
原材料
废旧电缆
废铜废铁
废纸塑料














需求发布